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菩提叶

草堂菩提刹 喜迎十方缘 愿利一切众 圆满尽无余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自皈依佛、当愿众生体解大道、发无上心。自皈依法、当愿众生深入经藏、智慧如海。自皈依僧、当愿众生统理大众、一切无碍。愿生西方净土中、九品莲花为父母、花开见佛悟无生、不退菩萨为伴侣!南無阿弥陀佛!!!

中国禅诗的四种境界  

2013-06-07 16:01:06|  分类: 善知识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中国禅诗的四种境界 - 菩提叶 - 菩提叶
 禅诗,它充分吸收了禅思的神韵,形成了四种最有影响的诗歌意境:触目菩提的现量境,水月相忘的直觉境,珠光交映的圆融境,饥餐困眠的日用境。

  触目菩提的现量境

  禅把山水自然看作是佛性的显现,青青翠竹,尽是法身,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。这时的人,消除了一切情识,不受知见分别的束缚,对山水自然,用一颗慧心,作即物即真的感悟,诗中物象飘逸空灵,心境淡泊悠闲。“夜听水流庵后竹,昼看云起面前山。”“秋风声飒飒,涧水响潺潺”。“雪霁长空,迥野飞鸿。段云片片,向西向东。”在触目菩提的境界中,通灵与开悟一旦放松了诗人绷紧的意识,知性逻辑分析被直觉突破后,心灵的创造力就会发生始料未及的奇迹,一旦与宇宙神通,则一草一木,一呼一吸间,都能产生妙契感应,超越四维时空,通体透亮,无滞无碍,在荡然澄净的交流中,主体提升了悟性,最终达到一种拈花微笑的豁然贯通,心领神会。

  水月相忘的直觉境

  当诗人一旦与禅思冥合,六根不胶着于物时,诗人就能以明境般的心涵容万物,对境无心,应物而不累于物。当事情来时,以完全自然的态度去顺应,随流,当事情过去时,心境便恢复到本来的空明,所谓无住生心。如“雁过长空,影沉寒潭。雁无遗踪之意,水无留影之心”,又如“竹影扫阶尘不动,月穿潭底水无痕。”这时,“人担米”与“米担人”,“人摘茶”与“茶摘人”是一样的,主客泯除了对立差别,达到了寂照圆融的境界。

  台湾诗人洛夫有一首《金龙禅寺》的诗:晚钟/是游客下山的小路/羊齿植物/沿着白色的石阶/一路嚼下去/如果此处降霜/只见一只惊起的灰蝉/把山中的灯火/一盏盏的/点燃。

  这种水月相忘的圆融境界,特点是主体消失,情感消亡。同时也是一种直接进入的体验方式。要了解一株花,就必须变成这株花,去做这株花,去享受阳光和雨露的恩泽,把握感觉到生命的全部律动。

  珠光交映的圆融境

  在这种诗境中,圆融了一切时间和空间的对峙,在无意识的存在下,许多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,许多在世俗眼中对峙的矛盾,在禅诗中形成了不可凑泊的禅定直觉意象。“空手把锄头,步行骑水牛,人从桥上过,桥流水不流。”在这里,桥才是水,水才是桥,一切跃出了逻辑的囚室,突破了语言的五大规律,形成了奇特的诗境景观。

  饥餐困眠的日用境

  饥来吃饭,寒即向火,困来打眠。禅悟后回归平淡的心理,反映在禅诗中就是超然悠闲空静澄明的诗境。“鹤立松梢月,鱼行水底天,风光都占断,不费一文钱”。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,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”中国禅诗的四种境界,相对独立又有联系,现量境触目菩提,剿绝情识,不容凑泊,要求审美主体以空灵之心原真地直观地审美对象,这就是水月相忘的直觉境,水月相忘是万物互摄,处于重重缘起中,这便是珠光交映的圆融境,圆融得脱落了圆融念,便是平常心,由此形成随缘任用的日用境。四境关联,相互转化,扑朔迷离,魅力无穷。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8d45f8f90101cni7.html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44)| 评论(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